全球资源网公益频道(通讯员:李佳霖 王丽琴):2025年6月15日,当滂沱大雨席卷赣西大地时,莲花县荷塘乡双岭村却涌动着一股炽热的暖流。由莲花县荷塘乡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安源区凤凰街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发起,萍乡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萍乡市红十字心理救援队承办,萍乡民革安源支部协办的“甜蜜‘莲’心”助学公益活动,在风雨中如期绽放。这场汇聚了政府、社会组织与爱心群体的公益行动,以知识传递为纽带,以情感陪伴为桥梁,为乡村儿童编织了一张充满希望的成长网络。
生命课堂:筑牢安全防线的“雨中灯塔”
上午9时30分,双岭村文化活动中心已坐满了翘首以盼的孩子。湘东区政协委员、中国好人、全国首届十大最美救护员夏云剑老师带着专业救护设备冒雨而至,他以“水与生命,保己救人”为主题的防溺水讲座,成为暴雨天里最及时的安全课。“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不能独自去水库游泳吗?”夏老师手持自制的溺水救援模型,通过模拟池塘地形与水流走向,用“青蛙跳水”的趣味比喻讲解危险水域的潜在风险。
当他演示用长竹竿进行救援的正确姿势时,8岁的留守儿童巴辰溪主动上台尝试,虽然动作略显生涩,却在夏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标准的“抛物救援”流程。现场20余名孩子轮流参与心肺复苏模拟练习,按压频率的计数声与雨声交织,成为守护生命的铿锵节奏。
足下温暖:新鞋里的成长期许
午间时分,雨势暂歇的间隙,主办方在活动中心外的廊檐下举行了爱心物资发放仪式。当志愿者搬出15个印着“成长每一步”字样的鞋盒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11岁的留守女童李紫萱收到一双粉色运动鞋,她悄悄比对自己磨破鞋底的旧布鞋,嘴角扬起羞涩的笑容。萍乡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负责人李佳霖蹲下身帮她系鞋带,发现孩子脚踝处有蚊虫叮咬的痕迹:“以后穿新鞋要记得穿袜子,脚底板才不会磨泡。”这句带着温度的叮嘱,让小紫萱用力点了点头。
这些捐赠的品牌童鞋,全部按照前期统计的脚码精准采购。特别设计的防撞鞋头与透气网面,既考虑到乡村孩子户外活动多的需求,也融入了“健康成长”的寓意。当孩子们穿着新鞋在走廊上试走时,鞋底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宛如奏响了希望的乐章。
蜂场探秘:风雨中读懂劳动甘甜
午后2时,暴雨再次袭来,却未能动摇助农采蜜体验的计划。在专业养蜂人、莲花县荷塘乡双岭村文明实践员朱丽兰的带领下,20组亲子家庭披着雨衣走进山林。“大家注意脚下的青苔,抓稳旁边的树枝!”朱丽兰的提醒被风雨声淹没,但孩子们依然手拉手排成纵队,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养蜂场进发。当掀开防雨布看到排列整齐的蜂箱时,城市来的小朋友发出阵阵惊叹,而乡村12岁的孩子贺成则熟练地指出:“那个个子稍微偏大一点的便是蜂王了!”
在安全距离外,朱丽兰打开蜂箱演示取蜜过程。她戴着防蜂帽的身影在雨幕中显得格外专业,当沾满蜂蜜的巢框被取出时,金黄的蜜汁在雨水中拉出晶莹的丝线。“蜜蜂要采3000朵花才能酿成1克蜜。”朱丽兰的话让孩子们陷入沉思。10岁的巴梓萌主动要求尝试过滤蜂蜜,戴着防护手套的小手在滤网上轻轻搅动,看着琥珀色的蜂蜜缓缓流入桶中,他忍不住舔了舔指尖:“原来蜂蜜这么甜,是因为蜜蜂这么辛苦啊!”
这场持续1小时的风雨体验,成为最好的劳动教育课。当孩子们捧着装有新鲜蜂蜜的玻璃瓶时,瓶身上的水珠与掌心的温度交融,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有了最真切的触感。
文化寻根:古建筑里的精神滋养
活动尾声,一行人冒雨来到莲花县诗词楹联协会。协会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的花塘官厅,更让孩子们穿越了历史的长廊。在协会负责人的引导下,他们触摸着百年砖墙上的雕花,聆听着“一门九进士”的科举佳话。当看到官厅天井中承接雨水的石缸时,小宇突然喊道:“这和我们今天采蜜时接雨水的桶一样,都是收集自然的馈赠!”这个充满童趣的联想,让古建筑保护的理念以更生动的方式植入心田。在官厅正堂,志愿者组织孩子们看先人的事迹,雨点敲打屋面的声音,与笔尖记录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共同谱写了一曲文化传承的协奏曲。
下午5时,当活动团队踏上归程时,天空奇迹般地放晴。一道微弱的彩虹挂在双岭村的山坳间,正如活动发起者、萍乡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副团长王丽琴说:“这场暴雨是最好的课堂,它让孩子们懂得了坚持的力量,也让城市与乡村在风雨中靠得更近。”据悉,活动主办方已建立“甜蜜‘莲’心”成长档案,将持续跟踪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计划在秋季开展“城乡书信结对”活动,让这份跨越地域的关爱,如蜂蜜般持续滋养成长之路。
这场暴雨中的公益行,不仅送去了15双新鞋、30份安全手册和50斤助农蜂蜜,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三颗种子:对生命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对文化的认同。当汽车驶离双岭村时,后视镜里闪过孩子们穿着新鞋奔跑的身影,他们踩过积水溅起的水花,恰似爱心绽放的朵朵涟漪,在赣西乡村的土地上,荡漾开无限的希望。
文:李佳霖 图: 王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