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9日讯 (记者 魏京婷)今日,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于同日举办。在“学校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嘉宾围绕“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食品营养与健康”、“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膳食质量有所改善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8月29日在京举办。图为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状况,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在论坛上指出,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总体来看,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膳食质量有所改善,但是蔬菜、水果、蛋类、奶类及制品、大豆及制品摄入不足;烹调油、烹调盐摄入量高于膳食指南推荐;存在城乡、东中西地区差异。
在儿童青少年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方面,丁钢强介绍称,6-11岁、12-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人日能量摄入基本满足;膳食铁、锌的摄入量基本满足;部分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蛋白质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都存在城乡、东中西地区差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儿童青少年饮水不足率为57.8%。“要好好想想办法,怎么让我们的儿童青少年更多地补充水分。怎么补?要靠行业、产业界。” 丁钢强说。
“科技的发展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过坐在沙发上、家里、课桌上的时间远远高于孩子们在户外踢球的时间、跑步的时间。”丁钢强表示,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业余总静态时间为127.0分钟/天。
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充足的身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能够预防和控制肥胖,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丁钢强介绍称,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不足率为86.0%。“我们也希望通过教育的改革让儿童青少年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
食品企业应护航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健康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8月29日在京举办。图为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科学与法规事务副总裁孙伟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科学与法规事务副总裁孙伟表示,除了食品安全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外,从长远发展来看,有关儿童青少年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话题也应引起关注。“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广义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问题,尤其是许多慢性病与饮食有密切关联。”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孙伟表示,不健康的膳食结构以及能量消耗的减少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元凶。
“作为食品企业,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参与营造有序规范的食品生产、营销环境,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阶段,雀巢公司结合儿童青少年的营养需求,通过内部的营养素评价系统,在确保口味的前提之下,努力控制产品的油、盐、糖含量。”孙伟还称,结合消费者对营养标识的认知,雀巢公司还致力于改善整个社会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对于营养方面的认知。
社会共治共建提升食安素养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8月29日在京举办。图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书军发布《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在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主办方联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书军共同发布《报告》。《报告》指出,本次中小学生整体答题准确率为80.17%,显示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
在整体食品安全知识结构中,《报告》认为,中小学生对疫情防控相关的食安知识掌握最好,表明疫情防控与食安科普相得益彰,学校、家庭与学生本身均有受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食安科普活动不但不应松懈,反而可以借助重大公共卫生应对的机会,与之深度结合,携手共进。”王书军表示。
提高青少年食品安全素养,是各地面临的共同任务和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报告》指出,各地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差别较大,个别偏远省份没有覆盖。王书军建议,在后续活动中,活动主办方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与各地学校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持续提高中小学生参与率。
“活动主办方可与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研讨中小学生食安科普的目标、任务,推动具体科普规划出台,进一步落实中小学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利用这次活动数据,调整题目难度属性,完善题库各项属性,使之能够更精确的测量中小学生的食安素养。” 王书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