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28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7年、2021年和2023年三次视察广西。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广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与东盟“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向海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指明方向,向海发展是广西破茧成蝶的根本出路,向海经济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向海图强已成为广西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向海图强既是广西的机遇和优势,也是广西的责任和使命。伴随着系列政策文件、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的相继颁布实施,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形成广西及西南地区通往东盟的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运输通道。陆江湾海的联动将撬动区域经济版图,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枢纽。202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越南具有标志性意义,确立了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新阶段,谱写了新时代中越关系的新篇章,将更有利于广西的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东南亚纵横》学术期刊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持续聚焦东南亚(国别)发展状况和东盟区域国际组织发展进程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开放合作发展动态等研究领域,致力于打造服务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高水平专业型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相继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重点提供期刊。2024年第1期发表宋才发教授《向海图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要使命与历史责任》论文。《东南亚纵横》社长解桂海,主编周青,副主编颜洁、刘娴,责任编辑杨彧、张磊。
标准参考文献:宋才发.向海图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要使命与历史责任[J].东南亚纵横,2023(1):1-8.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向海图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广西篇章的重要使命与历史责任
宋才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7年、2021年和2023年三次视察广西,相继做出“向海发展”“向海经济”“向海图强”等重要指示,要求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为广西奋进现代化新征程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全面擘画了广西高质量发展蓝图和行动路径,为广西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向海图强”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凝练广西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之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指明的前进方向,更是其对广西全体人民寄予的殷切厚望。“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旨在要锚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坚持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广西未来开放发展的方向在“向海”,未来发展的潜力也在“向海”,唯有充分释放“向海”的潜能和活力,举全广西之力做好、做大、做活、做强“向海图强,开放发展”这篇大文章,才能如愿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目标。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着力实施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对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向海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指明方向
(一)“向海发展”是广西破茧成蝶的根本出路
合浦(合,聚集;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意为“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合浦汉墓出土的文物是印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的北海市和南宁市视察,他第一站实地考察调研了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和铁山港公用码头。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波斯的陶壶、罗马的玻璃碗、斯里兰卡的琥珀和马来西亚的铜熏炉等合浦汉墓出土的文物。这一件件文物,不仅真实地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恢宏的历史场景,而且在默默地述说着合浦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强调:“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地希望广西保护好、传承好合浦海丝文化和汉文化。2008年出土的一把波斯陶壶,既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是印证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之一。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广西如何拓展利用国内和东南亚的广阔市场,把广西丰富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发挥好、运作好,转化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一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时刻牵挂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的讨论期间,就广西整体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西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指引广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他嘱托广西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二)“向海经济”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是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广西海洋功能区划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628.59公里,广西海域面积约 4万平方公里,海岛 643个,广西拥有得天独厚向海图强的 “蓝色”潜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关于发展向海经济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区,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等系列政策、规划和计划,着重在政策措施、战略规划、制度机制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系统推进向海经济发展。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61亿元增长到2022年2297亿元,全区GDP占比达到8.7%(表1),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向海经济成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表1 2012-2022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年份 指标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 761 | 899 | 1021 | 1130 | 1251 | 1377 | 1763 | 2080 | 1899 | 2205 | 2297 |
5.8 | 5.9 | 5.9 | 6.7 | 6.8 | 6.8 | 9.0 | 9.8 | 8.6 | 8.7 | 8.7 |
数据来源:其中2012-2017年数据来源于《2018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8-2022年数据来源于《2022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三)“向海图强”是广西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
建设海洋强国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向海图强不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标语口号,而是广西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新一轮《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通过“实施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向海开放合作、海企入桂招商、美丽海湾建设”等六大重点行动,做大向海经济核心区,联动向海经济拓展区和辐射区,强化“沿海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边海联动经济带、桂东向海经济带、平陆运河经济带”等“五带”支撑,着力构建以陆带海、以海促陆的陆海协同一体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区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充分发挥广西独特的区位、平台、政策、资源等优势,坚持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立足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立足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快构建两广互通、通达港澳、连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平陆运河,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二、陆江湾海联动撬动广西和西南地区向海开放格局
(一)平陆运河开通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对广西发展、对西南中南地区发展乃至对全国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市视察时详细了解了古今两座港口。在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习近平总书记在详细了解汉代合浦港口情况后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随后他在实地考察调研铁山港公用码头时指出,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平陆运河”的动工兴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指示的创新实践。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在广西考察时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高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平陆运河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开放效益,它的建设关乎广西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广西实现向海图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国家对平陆运河的战略定位非常明确,不仅具有以航运为主,兼顾供水、灌溉、防洪、生态的功能,而且有利于促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构建,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系统韧性和安全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平陆运河的建设将有效打通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有利于推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引领新时代内河生态经济标杆和打造“江河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活力带、广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先行带与广西向海经济引领和驱动带。一方面,将为运河沿线灌区提供用水保障,提高沿线基本农田建设质量水平,将提升沿线城镇防洪抗灾能力,有效缓解区域季节性防洪压力,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同时,将有利于推进区域交通运输行业结构性减排,推动沿线山、水、林、田、湖、草、湿地整合开发利用,促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护岸和生态涵养区,改善区域性生态平衡的紧张状况,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优美生态环境;且吸纳海企入桂聚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有效保障民生,突显其社会效益全面、生态效益持久的特征。另一方面,平陆运河的建成将打造新的城市格局,延展钦州港港口等聚集临港产业集群,以政策引领、创新驱动、产业项目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夯实广西向海经济基础,服务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的向海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江海联动给广西带来向海图强的历史机遇
盛世修运河,运河兴盛世。在平陆运河的入海口,国之重器“天鲸号”正忙于疏浚。开建新中国首条运河——平陆运河,满载“一河贯通、八桂向海”愿景,是广西所盼、桂运所系。孙中山先生100多年前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构想,正在八桂大地变成现实。世纪工程平陆运河,一头连着山,一头连着海;一头连着党中央期许,一头连着民心所向。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将为广西陆—江—海联动带来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记和挂念平陆运河建设的进度和质量,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结合平陆运河沙盘听取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建设的汇报。要求“广西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构建两广互通、通达港澳、连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这为广西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再上新台阶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利机遇。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突破9000列,同比增长8%;北部湾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800万标箱,增幅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已累计完成投资超230亿元;国际航空货运量突破8万吨,广西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围绕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亟须立足全局谋一域,从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高度,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加强能源安全综合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和口岸建设,进一步提升广西在国际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与作用。亟须聚焦接断点、通堵点,围绕强基础、优服务、提效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全面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枢纽功能,大力提升中越跨境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通道经济贸易走廊,进一步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质效。亟须加快促进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合作,凝聚省际共建合力,持续深化面向东盟的产业合作,大力推进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合力推进新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三)陆江湾海衔接形成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枢纽
江海联动,撬动区域经济版图,创造新的发展契机,平陆运河建设为广西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契机。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通江达海的平陆运河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三大枢纽已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及中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通往东盟国家的海上新通道,引领和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资源优势,加速集约化集成化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东盟国家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枢纽。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山海咫尺之间,物畅其流,平陆运河成直抵东盟的“近道”。西南地区乃至中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至东盟国家和地区,要比经过广州出海缩短入海航程560公里以上,仅此一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运输费用,每年将节约52亿元以上。开放大格局,助推发展新格局。2023年,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作和合作更加深入,广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9%,总投资额273.5亿元。2023年1—11月,广西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395亿元,同比增长23.4%;对东盟进出口2930.6亿元,同比增长21.8%。围绕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亟需以自贸试验区为牵引,依托东博会和峰会等“南宁渠道”平台,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聚焦主业、强链延链,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深化面向东盟的产业合作,推动自贸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与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建设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枢纽,形成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枢纽的产业支撑。
三、中越关系新定位为广西向海图强铺平开放道路
(一)中越关系新定位开启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新阶段
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是志同道合、命运与共的好同志、好伙伴,有着悠久传统友好关系的社会主义邻邦。世纪之交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越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1999年,中越两国两党总书记确定了二十一世纪发展两国关系的“十六字”方针。2005年,将“四好”确定为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目标。2008年6月,中越两国同意“发展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10月,中越两国“就丰富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达成重要共识”和“落实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措施达成重要共识”,2013年中越两国签署《落实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发表《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5年4月,中越重申“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5年11月,中越双方一致认为需要“管控好和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5月,中越双方“就不断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2017年11月,中越双方“就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闭幕后越南阮富仲总书记受邀对华进行历史性访问,建立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越关系迈上新台阶。2023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受邀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越两国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受邀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为继承和弘扬“中越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友好传统,中越两国进一步提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新阶段,必将对中越两国两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越两党两国共同的使命和任务,而且可以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示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
(二)携手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助推各领域务实合作
在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之际,中越两党两国秉持“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要求聚焦“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等六大方向,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扎实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越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持续深化中越两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贸易、农业、金融货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两国合作共赢和服务两国发展。着力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和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路、桥梁、铁路、绿色电力、通信、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有利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的合作规划实施,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中国正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态势,推动构建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发展新格局;越南经济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发挥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合作,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更多惠及两国人民。依凭中越各方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积极促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安排与越南“数字强国战略”协同协作,共同迎接和应对数字化浪潮,充分考虑数字化业已成为影响国家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长期因素,推动数字赋能农业、基础设施、能源、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投资领域,助力两国参与全球分工模式升级与分工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长期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越两国均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成员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可以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统领下,继续发挥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作用,加强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平台的合作,着力提升中越两国交通便捷和贸易通关畅通能力,持续扩大两国优势产品向对方国家出口,努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促使双方出口贸易实现双赢。访问期间,双方就国际政治、能源、粮食、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就两国涉及的核心利益彼此达成共识,促进并加深了两党两国的友谊,为中越两国进一步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铺平了道路。
(三)中越关系新定位有利于向海图强持续扩大开放
中越关系的新定位,有利于促进我国周边国际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合作,也为两国国家战略的地方实施提供了有利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梳理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发表的联合公报等文件中涉广西与对越合作事项,围绕积极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中越命运共同体,锚定向海图强,坚持“内外”兼修,加快建设海洋强区,依托内陆地区构筑向海开放前沿阵地开放发展,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向海图强需要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牵引作用,把向海图强和深化与东盟合作与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联动起来,着力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把全面融入国内大市场作为提升广西对外开放能级的基础和加快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努力提高广西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广西对内对外开放的能级,持续推动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发挥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具有积极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良好基础和优越条件。立足促进更高政治互信,健全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会晤暨联工委会晤机制,充分发挥党际渠道特殊作用,加强中越地方党际交流合作,打造地方层面服务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品牌。立足升级东博会、峰会永久举办地等开放合作平台和“南宁渠道”,加强开放平台整合、标准化领域合作和法律政策协调,推进开放制度集成创新,继续发挥好边贸、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等作用,不断扩大贸易规模、扩展贸易领域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立足优化互联互通条件,加强通边临海跨境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织密港口、机场航线网络,提升路江铁海多式联无缝衔接和自动化水平。立足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加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优化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生态圈,着力推进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安全链构建。立足民意基础更牢,围绕促进民心相通和人民相知相亲,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秉承“亲、诚、惠、容”睦邻友好的相处之道,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中越命运共同体夯实民意基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