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句话是今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榆林考察调研时,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疏属山下九真观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的两行十分醒目的字,看到这两行字,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了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来这里看看,了却一个心愿”。在杨家沟生活的120天,毛泽东同志常穿一身灰蓝旧军装,写下40余篇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从“最小的司令部”到“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就是这几孔窑洞,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正是在这里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8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情况的通报》中提出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那份举重若轻的气魄,就在这一孔孔窑洞里决胜千里,山沟沟的光芒照亮了中国。
9月13日至14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等地,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样一种风范,过去、现在、未来全部规划好、思虑到。”
中共绥德地委旧址
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评价,
“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高瞻远瞩啊!毛主席在这里既指挥西北战场,又指挥全国战场,同时考虑的还有新政权建立之后的事。”
就在这次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绥德县城西南张家砭镇的郝家桥村。这里留下老一辈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重视调查研究调研的佳话。它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经过一个多月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
“78年了,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发扬光大。领头带头作用靠的是什么,可以总结出党建的一些经验来。”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一个是调查研究。通过下实实在在的功夫,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就是毛主席带给全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一个是树立典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好经验、好典型,推广学习弘扬。再一个就是,建好党支部、选好的带头人,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觉悟提高起来、认识升华起来,共同把事业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说,
“全中国最穷的地方我都走到了,现在全是旧貌换新颜。把生活过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当年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最后解放全中国,一直在琢磨的。干好这件事情共产党人才能交上好答卷,否则不合格啊。”
在郝家桥和乡亲们告别时,总书记回顾这一行,语重心长:
“到这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体会,可以说满载而归。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我们调研指导处党支部的每个党员干部,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陕西榆林考察调研时的深情话语而感动。
由此让我们联想和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的,
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前后贯通学、及时跟进学,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由此让我们联想和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要牢记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由此让我们联想和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的窑洞里,15岁的习近平就开始思考中国,开启了反贫困的生动实践。
由此让我们联想到,检验对党忠诚的四条标准:
大是大非面前能否站稳立场;艰难险阻时刻能否挺身而出;失意委屈之时能否不忘初心;工作生活之中能否表里如一。回想曾经为脱贫攻坚奋战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这份沉甸甸的付出让人终生难忘,已成为我们这代人永恒的记忆,终身值得永远怀念。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我们能够参与其中、奋斗其中,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无尚荣光。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什么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什么是“两个维护”、人民情怀,什么是克己奉公、清白做人,什么是求真务实、忍辱负重,什么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什么是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什么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由此让我们联想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号召的那样,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由此让我们联想到,脱贫摘帽后,
武威市凉州区一位乡镇镇长说,以积极态度得力措施,扎实作风做好防止返贫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关爱底层群众,满满的为民情怀。平凉市政府驻静宁县一第一书记说,关爱行动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关键所在,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基本底线。作为一名帮扶队员,我们必须不打折扣落实到位!张掖市乡村振兴系统一干部说,“一行动一活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关键所在,也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深入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升华,且通过“一行动一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的关系。
甘南州玛曲县一驻村工作队长说,防返贫监测大排查、六必访、六必查,为我们驻村工作教会了方法,明确了路径。陇南市康县一乡镇人大主席说,“一行动一活动”方法措施精准到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我们基层工作者如何抓、如何干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路子。
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一驻村工作队队长说,关爱行动通过政策实际落实,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帮人民之所需,扎扎实实为人民做好事。我们也要强思想,练精兵,熟业务,携扶老幼,关怀民生,大爱无疆,建设美丽乡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天水市秦安县一乡镇党委书记说,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能做的事做起,把实事办在老百姓心坎上。
临夏市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说,真情关爱身边群众,急群众之所急,一点一滴汇聚大爱无疆,民族振兴必须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必须群众安居乐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金川公司派驻积石山县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说,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全国脱贫看甘肃,虽然我们脱贫了,但不等于贫困现象不会发生,不等于扶贫工作就偃旗息鼓。关爱行动,一件件暖心举措,很好地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党的温暖惠万家的为民情怀,让广大人民看到了振兴乡村、富民兴陇的美好前景。
关爱行动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解决“急难愁盼”温暖了脱贫群众的心;大练兵炼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大比武比出了干事创业的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厚植人民情怀,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共产党人的一生,就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围绕大局转,盯着大局干,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态度也是党员干部的初心。对党和国家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厚度;对群众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密度。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会寒了百姓的心。要怀着“鱼水相依”的情感,主动深入群众,去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在一举一动中思百姓冷暖,用心做好每一件民生“小事”。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热度”,于细微之处,让百姓感受到党的“温度”。改变都在细节里,情感更在毫微中,慢慢地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基层辛苦,收获更多。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不仅要成为有能力的干部,也要成为有温度的干部。与其等群众找上门,不如找上群众门,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要经常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需求,实现群众利益,做到群众满意,是服务人民的根本要求。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办好一桩桩小事,做好一件件实事。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承诺说一个做一个,个个兑现。不做亏党的事,不做亏人的事,不做亏心的事。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正确的办法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如何对待群众问题始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问题,折射出不同的立场、态度、观点和感情,反映出不同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装在脑里、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台上;群众在你心中的位置有多高,你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才有多重。打开群众的“心门”,听到知心话,成为贴心人。
要把对党绝对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初心和使命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党员干部点点滴滴的作风中、干事创业的激情里。要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的重要论述。把大练兵炼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大比武比出的干事创业的使命,活动开展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敬业爱岗、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和成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准确把握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需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把乡村建设成幸福美丽新家园。
李伯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研究成果简介
李伯祥曾担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甘肃省委宣讲团成员、原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现任北京中关村人才协会全国产业振兴专委会智库专家、《城乡产业振兴》编委、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专业导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经济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专家、北京政报头条传媒管理委员会高级顾问、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甘肃省委网信办特约网络评论员、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编委、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甘肃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共临夏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智库专家。
近年来,先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商务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山东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等举办的培训班、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及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甘肃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哲学培训班、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南梁干部学院、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广电总台、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省直相关部门、部分市州县区及兰州新区宣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故事及政策。
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故事,撰写的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思政课最鲜活的教科书》《从新年贺词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乡村振兴塑形铸魂的宝贵精神财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名词看创新的实践伟力系列笔谈》《讲好“黄河故事”·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及纪实文学《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难忘的一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等60多篇文章先后刊发国家重点理论网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理论中国网、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强国《延安红云平台》、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网、国家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中国乡村振兴网、中国经济新闻网、国家发改委国合乡村振兴研究院、县域经济网、着力构建弘扬建党精神、践行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培塑时代新人的融媒体平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中华魂》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理论学术研究动态、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思想理论门户、中央重点理论网站、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人民论坛网、新华社新华网、光明日报光明网、中国网、中华网、昆仑策、百年强国梦、北京网、北京中关村、北京政报头条传媒管理委、北京高端在线民情调查中心、北京青年党建网、北京国瑞在线、今日头条、新浪、网易、党报头条、党建头条、生态头条、都市头条、新时代党建报、新农村、农民问题研究所号、中国经济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国信息网、中国资讯网、中国产业网、中国报道网、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雷锋榜样宣传网》、中国與情内参、中国民生新闻、中国大观网、新时代红色文化网、英雄文化官网、文化联合网、百姓中国网、搜狐互联看客、丝路文博网、高端在线、警事网、商广网、华人文艺家、乡村振兴网、乡村生活网、爱心家政、大学生就业网、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甘肃日报每日甘肃、河南日报鼎端新闻、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研究院、甘肃三农在线、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兰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陇东学院、南梁干部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新闻网、《西北建设》、深圳《改革与创新》杂志社官方网站、浙商振兴乡村产业集团、浙商教育集团、中原经济协作区网、河南高端在线、陕西华商报、江苏盐城乡村振兴网、永秀智库、黄河乡村振兴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平台、大西北网、西部人文学、金灵经济文化报、兰州新闻网、庆阳网、张掖网、新陇南、甘肃定西网、庆阳革命老区镇原乡村振兴网、四川、广东、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和相关机关、市州县区网站及香港凤凰网、今日观察、国际新闻网、世界经济合作网、国际新时代传媒等网站刊载转发。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2022年11月27日在全国300多篇来稿中入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并应邀发言,80余所高校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文章刊发在国家重点理论网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理论中国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网等网站。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两万七千多字)及姊妹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两万八千多字)入选“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应邀与300余位专家线上参会,50多万人关注本次论坛。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思政课最鲜活的教科书》2022年11月19日获得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研讨会优秀奖,名列从全国收到300多篇来稿,经主办方组织专家认真评审选出的15篇优秀奖的第二名,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荣获2022“当代作家杯”一等奖。
理论文章《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入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百年大党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在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杂志以25个版面依次刊登。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的中国一流高端国家级大型人物类期刊《时代人物》杂志刊发。
《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名词看创新的实践伟力系列笔谈》之一《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之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之三《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丝路文博网、中国经济报道、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官方网站一次性刊发后,生态头条、县域经济网、深圳《改革与创新》杂志社官方网站、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官方网站、北京政报头条传媒、都市头条、西部人文学、中共陇南市委“新陇南”、中共卓尼县委“新卓尼”等纷纷转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3周年,“百年强国梦”公众号宣传平台先后在2014年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用三期刊载转发国家重点理论网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理论中国网转发中国思想理论门户、中央重点理论网站、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人民论坛网刊发的四万多字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
李伯祥同志先后在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工作。主编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农村工作》杂志十年,担任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陇南日报》常务副总编十年(其中主持工作整两年)。历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企业宣传科科长;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信息处、调研督查处、宣传处处长;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督查协调处、调研指导处处长;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宣传处)处长。
曾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标兵奖”、甘肃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肃省法制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陇南市委评为陇南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2022年评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优秀共产党员。论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增创新优势的思考》荣获《人民日报》第三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二集电视文学剧本《婚变》荣获“全国首届当代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本金牛奖优秀奖”,两次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作者李伯祥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来源:甘肃微资讯
原标题:“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