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为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实践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以强烈责任担当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与发展底气,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一系列的革命精神,都是在伟大建党精神孕育、滋养下发展形成的,成为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大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延安时期,我们党为什么能从之前经历的挫折中快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
当前,以延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之基,要求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准确把握“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义。
二是要在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深刻理解“三农”与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内蕴血脉关系和内在本质联系。
三是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推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牢固树立跳出“三农”抓“三农”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继续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法宝,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进一步深刻领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我们必须时刻明白,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我们必须时刻清醒,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必须时刻懂得,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李伯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研究成果简介
李伯祥曾担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甘肃省委宣讲团成员、原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现任北京中关村人才协会全国产业振兴专委会智库专家、《城乡产业振兴》编委、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专业导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经济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专家、北京政报头条传媒管理委员会高级顾问、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甘肃省委网信办特约网络评论员、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编委、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甘肃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共临夏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智库专家。
近年来,先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商务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山东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等举办的培训班、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及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甘肃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哲学培训班、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南梁干部学院、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广电总台、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省直相关部门、部分市州县区及兰州新区宣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故事及政策。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2022年11月27日在全国300多篇来稿中入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并应邀发言,80余所高校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文章刊发在国家重点理论网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理论中国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网等网站。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两万七千多字)及姊妹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两万八千多字)入选“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应邀与300余位专家线上参会,50多万人关注本次论坛。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思政课最鲜活的教科书》2022年11月19日获得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研讨会优秀奖,名列从全国收到300多篇来稿,经主办方组织专家认真评审选出的15篇优秀奖的第二名,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荣获2022“当代作家杯”一等奖。
理论文章《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入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百年大党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在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杂志以25个版面依次刊登。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的中国一流高端国家级大型人物类期刊《时代人物》杂志刊发。
《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名词看创新的实践伟力系列笔谈》之一《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之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之三《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丝路文博网、中国经济报道、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官方网站一次性刊发后,生态头条、县域经济网、深圳《改革与创新》杂志社官方网站、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官方网站、北京政报头条传媒、都市头条、西部人文学、中共陇南市委“新陇南”、中共卓尼县委“新卓尼”等纷纷转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3周年,“百年强国梦”公众号宣传平台先后在2014年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用三期刊载转发国家重点理论网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理论中国网转发中国思想理论门户、中央重点理论网站、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人民论坛网刊发的四万多字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
李伯祥同志先后在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工作。主编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农村工作》杂志十年,担任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陇南日报》常务副总编十年(其中主持工作整两年)。历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企业宣传科科长;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信息处、调研督查处、宣传处处长;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督查协调处、调研指导处处长;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宣传处)处长。
曾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标兵奖”、甘肃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肃省法制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陇南市委评为陇南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2022年评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优秀共产党员。论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增创新优势的思考》荣获《人民日报》第三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二集电视文学剧本《婚变》荣获“全国首届当代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本金牛奖优秀奖”,两次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作者:李伯祥 作者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宣传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