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3)》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3)》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发布会由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主编、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魏胜文研究员主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致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东伟研究员发布绿皮书成果。魏胜文研究员介绍指出,以“共享”为主题的《甘肃乡村振兴报告》是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系列的第五部成果,是研创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地方专业化智库机构作用的又一重要成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致辞中讲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机构。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实施第二次创业以来,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丰厚的学术出版和专家学者两大资源,走出了一条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市场化齐头并进的发展道路。
皮书作为我国重要的智库成果,是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出版物,也是分析预测未来中国各领域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书,是中国学者对国际问题发声的重要平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挥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功能、助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代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阎奋民、原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伯祥、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吕剑平、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秘书长张永恩、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副主编张东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副社长陈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副社长陈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编辑、本书责编陈晴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课题组主任王建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课题组刘海波参加发布会和研讨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梳理了甘肃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了甘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的主要路径,是一部高质量农业科技成果,也是各界认识、了解甘肃“三农”问题的又一权威来源。
绿皮书编研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共享发展理论、乡村振兴途径、专题研究方法和指标评价体系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秉承“坚持原创、追踪前沿、打造权威”的皮书编研宗旨,研究并发布事实充分、分析透彻、结论可靠、对策具体的权威性研究成果。绿皮书的编研和连续出版将有助于发挥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的智库作用,更好地服务甘肃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本项研究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集智攻关,打造“甘肃农科智库”品牌,为积极投身“甘肃乡村振兴”提供舞台,为服务甘肃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顺利开展绿皮书的编研工作,成立了《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编委会,全面领导和协调绿皮书的编研和出版工作。编委会主任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充分发挥多年从事皮书编研工作的丰富经验,把握研究方向,进行全面协调指导和动态管理。编委会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根据研究内容,采取“按篇章分工,按专题定人”的方式组织研究和编写。编研工作严格按照皮书的基本规范开展,项目启动时编制了《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编研出版工作手册》发至每位作者,明确了编研内容、编研方式、编研程序、编研定位、编研目的,并对篇章结构、时间进度、质量控制、编排体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的编研工作得到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领导的高度重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设立专项予以重点支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总,并明确提出“举全院之力,创智库精品”,精心组织,与协作机构通力合作,努力完成水平较高、质量上乘的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编研工作还得到了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乡村振兴局、甘肃省统计局、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研创工作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甘南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GS2022ZDA02-2)和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品牌项目“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路径研究”(2023-PP-03)子项目“产业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的资助。本书汇集了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随后进行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陇原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绿皮书的研创等议题讨论交流。
中国经济时报、强国号、中国网、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发布会暨研讨会进行了报道。
(白丽仁)
李伯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研究成果简介
李伯祥曾担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甘肃省委宣讲团成员、原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现任北京中关村人才协会全国产业振兴专委会智库专家、《城乡产业振兴》编委、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专业导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研究员、北京政报头条传媒管理委员会高级顾问、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甘肃省委网信办特约网络评论员、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编委、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甘肃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共临夏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智库专家。
近年来,先后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商务厅等举办的培训班及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甘肃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哲学培训班、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南梁干部学院、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广电总台、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省直相关部门、部分市州县区及兰州新区宣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2022年11月27日在全国300多篇来稿中入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并应邀发言,80余所高校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文章刊发在国家重点理论网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理论中国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网等网站。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两万七千多字)及姊妹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两万八千多字)入选“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应邀与300余位专家线上参会,50多万人关注本次论坛。
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思政课最鲜活的教科书》2022年11月19日获得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研讨会优秀奖,名列从全国收到300多篇来稿,经主办方组织专家认真评审选出的15篇优秀奖的第二名,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荣获2022“当代作家杯”一等奖。
理论文章《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入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百年大党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在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杂志以25个版面一次刊登。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的中国一流高端国家级大型人物类期刊《时代人物》杂志刊发。
《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名词看创新的实践伟力系列笔谈》之一《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之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之三《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丝路文博网、中国经济报道、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官方网站一次性刊发后,生态头条、县域经济网、深圳《改革与创新》杂志社官方网站、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官方网站、北京政报头条传媒、都市头条、西部人文学、中共陇南市委“新陇南”、中共卓尼县委“新卓尼”等纷纷转发。
李伯祥同志先后在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工作。主编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农村工作》杂志十年,担任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陇南日报》常务副总编十年(其中主持工作两年)。历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企业宣传科科长;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信息处、调研督查处、宣传处处长;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督查协调处、调研指导处处长;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宣传处)处长。
曾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标兵奖”、甘肃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肃省法制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陇南市委评为陇南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2022年评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优秀共产党员。论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增创新优势的思考》荣获《人民日报》第三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二集电视文学剧本《婚变》荣获“全国首届当代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本金牛奖优秀奖”,两次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248号